2008年6月6日

The interesting "interesting"

莎朗史東(Sharon Stone)的一段訪問,指四川大地震甚麼有趣、甚麼報應的,演變出一場風波。又是翻譯的錯。

史東小姐的一番話被千夫所指,急忙之下不理三七二十一,立即道歉再說,免得車毀人亡。及後細想,才覺傳媒也有部分責任。播出這段訪問的華語媒體,主要是有線。有線指這是翻譯上的錯誤差。

It's interesting - 這句話在不同場合可以很多不同理解,最主要是 interesting 這個字虛實不定。你對某件事情很感興趣,固然可以說 It's interesting。某人跟你盡說些無關痛癢的事,你也可以禮貌地說句 It's interesting 敷衍之。有甚麼叫人反復思量、似是而非、可堪玩味的事情,同樣可以說一句 It's interesting。稍有經驗的譯者只要略加思索,都會知道 interesting 這個字不能盡以「有趣」一言蔽之;不過從上下文判斷一下,要掌握它的意思應該還不算太難。

Karma - 這個詞有點麻煩,因為當中牽涉著文化宗教背景。然而,karma 的本義是甚麼,並非重點所在。重點在於我們從甚麼角度去詮釋--若要讓這個詞客觀地敍事,它就是因果循環;要讓它語帶批判,它就是報應。這要看說話者有沒有批判的意味,也要看譯者認為說話者有沒有批判的意味。翻譯要求的「信」是理論,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,少不免拿著自己的尺去量度別人;若陰謀論地加上傳媒機構本身的既定立場,就更可能翻譯成兩碼子的事

說到底,跟那油魚鱈魚問題一樣,這還是翻譯的錯

--是嗎?

我不清楚電視台的編採如何運作,譯者是邊看錄像邊譯,還是拿著謄本僅照著字面去譯?相信是前者吧。

看過這段訪問的朋友應該可以感到,莎朗史東在回答時,其實一邊說話,一邊腦裏仍在組織著答案,因此說出的話也有點詞不達意。被問到對四川大地震的感受,她繞了個圈子,敍述了很長的「前言」還不到正題,這一點就可以證明。無論是 interesting 或 karma,這兩個詞都不是她的重點或結論,那不過是她在思索過程中「遇到」的兩個詞,可是被傳媒逮著,立即成為焦點。四川大地震令她感受最深,也是這次訪問令她感受最深的,應該是 lesson 才對吧。

訪問片段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_iwNdS19Z0




沒有留言: